第12课《纪念白求恩》课件——2020-2021学年度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.pptx
《第12课《纪念白求恩》课件——2020-2021学年度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.pptx》由会员分享,可在线阅读,更多相关《第12课《纪念白求恩》课件——2020-2021学年度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.pptx(52页珍藏版)》请在口袋文库上搜索。
1、纪念白求恩,共2课时,统编版语文七年级(上),1.梳理写作思路,学会有条理地表达。(重点) 2.积累富含哲理的语言,学习精当有力的语言表达艺术。(难点) 3.了解白求恩同志的生平,学习他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毫不利己、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。,他是国际主义战士、加拿大共产党员、著名的胸外科医师。1938年到中国工作,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,他曾经说过“手术台就是我的阵地” ,他就是一一白求恩。,毛泽东(1893-1976),字润之,笔名子任,湖南湘潭人。中国共产党、中国人民解放军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,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,无产阶级革命家、战略家和理论家,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
2、者和民族英雄,诗人,书法家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。 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,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。其诗词作品大多气势磅礴、意境开阔。代表作有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。,本文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(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)。1939年11月12日凌晨,白求恩同志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世界反法西斯的正义斗争,献出了他宝贵的生命。毛泽东得知白求恩牺牲的消息后,非常悲痛。12月1日,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,毛泽东送了花圈并写了挽联:“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、学习他的牺牲精神、责任心与工作热忱。”12月21日,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,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学习白求恩同志“毫无
3、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”。,创作背景,( tio )挑剔 ( tiao )挑战,薄,( bo )鄙薄 ( bo )薄片 ( bo )薄荷,挑,辨别多音字,冀( ji )希冀 翼( yi )羽翼,遣( qian )派遣 遗( y )遗弃,拈( nin )拈轻怕重 玷( din )玷污 沾( zhn )沾沾自喜,殉( xun )殉职 徇( xun )徇私 询( xn )询问,辨别易混字,殉职:为公务而牺牲生命。 热忱:热情。忱,情意。 拈轻怕重: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,害怕繁重的。拈,抓、捏。 麻木不仁:本义是肢体麻木,没有感觉。文中指缺乏热情,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。 漠不关心: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,
4、一点儿也不关心。 见异思迁: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。文中指不安心工作,事业心不强。迁,改变。,理解词义,速 读课 文,请同学们初读课文,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。体会作者感情,感受文章的写作特点,思考这篇文章的表达主旨。,1.划分文章层次。 2.画出文中重要的句子。 3.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,在旁边批注问题。,第二部分(4):,赞扬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、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、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,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白求恩学习。,表达对白求恩的悼念之情,阐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,再次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学习。,第一部分(13):,通过初读课文,回答下列问题。,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
5、迹呢?,(1)以高度概括的语言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,能增进读者对人物的了解,更能表现其精神的可贵; (2)为下文的议论部分奠定了基础,增强说理效果。,本文开篇两句运用了“记叙”的表达方式,这与记叙文中的“记叙”有何区别?对下文的议论有何作用?,开篇两句的“记叙”简述了白求恩的生平事迹,交代了白求恩来中国帮助中国人民抗战的经过,语言简洁明了,高度概括;而记叙文中的“记叙”一般详细而具体,通过对事件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,刻画人物,表达情感。 课文开头的记叙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充分而有力的依据。从阅读角度来说,这样写让读者先产生“情”,再认识“理”,情理结合,大大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。,如何理解这篇文章在
6、今天的现实意义?,白求恩的优秀品德在当今社会片面追求金钱、人心浮躁的大背景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。白求恩大公无私的品质、对工作的责任感、对同志们的满腔热忱,以及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,都有着矫正时弊的意义。今天我们读这篇文章,学习做“一个高尚的人,一个纯粹的人,一个有道德的人,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,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”,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。,理清文章的结构,赞扬白求恩,悼念白求恩,1,2,第一段文章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哪些内容?,国籍、身份、年龄、来中国的目的、被派遣到中国的时间、工作地点、去世的原因,品味第一部分,第1段中作者引用列宁的观点有何作用?,引用列宁主义的观点,阐
7、述国际主义精神的深刻内涵,并指出白求恩正是“列宁主义”的践行者,是国际主义精神的践行者。,第一层(1-2句):正面介绍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两点表现。 第二层(3-7句):拿不少人跟白求恩作对比,反面论证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。 第三层(8-10句):侧面介绍白求恩专门利人精神的感人之深,发出号召,重申论点。,默读第二段,看看本段可以分为几个层次?,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,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,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。 这是正面介绍。从正面介绍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主要体现在“对工作”和“对同志对人民”两个方面。,第二段中哪些语句属于正面介绍白求恩?哪些属于侧
8、面介绍?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?,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,没有一个不佩服,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。晋察冀边区的军民,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,无不为之感动。这是侧面介绍。运用双重否定句使语言更加肯定,强调了白求恩精神的感人至深,从侧面烘托其精神的高尚与可贵。,第二段中哪些语句属于正面介绍白求恩?哪些属于侧面介绍?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?,侧面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,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,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和文章的表达效果。,第二段中哪些语句属于正面介绍白求恩?哪些属于侧面介绍?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?,“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。,仅回过他一封信,还不知他收到没有。
9、”这个“只”和“仅”字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?,“只”和“仅”字表达了作者遗憾的心情,流露出作者面对这个精神高尚者的死亡的沉痛感情。,品味第二部分,结尾处“就是一个高尚的人,.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。”五个 “一个.的人”组成了排比形式,分别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说的?,“高尚”指人格;“纯粹”指品质;“有道德”指修养;“脱离了低级趣味”指志趣;“有益于人民”指人生意义。 五个短句由短到稍长,气势越发磅礴,内容五彩缤纷,如赞美诗一般。,1.根据下列句意写出相应的成语。 (1)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。( ) (2)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。( ) (3)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,害怕繁重的。( )(4)缺乏政
10、治敏感和政治热情,对集体、对人民的利益不关心。 ( ),满腔热忱,见异思迁,拈轻怕重,麻木不仁,2阅读课文第2段,完成下列问题。 (1)对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( )。 A.号召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。 B.叙述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任、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。 C.叙述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的必要性。 D.批评“不少的人”对工作、对同志、对人民的错误态度。,A,(2)对这段文字论述角度的判断最准确的一项是 ( )。 A.正面论述 B.反面论述 C.正反两方面论述 (3)第三句中“不少的人”指的是( )。 A.非共产党员 B.共产党员 C.革命队伍中的共产党员和非共产党
11、员 D.一切自私自利的人,C,D,1.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,弄清记叙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,了解议论文中记叙的特点和作用。 2.理解并掌握对比论证的方法和作用。(重点) 3.学习课文语言凝练、准确、流畅的语言表达艺术。(难点),同学们,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纪念白求恩这篇课文,解决了文中的重点字词,梳理了文章的脉络结构。今天这节课,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,深入学习作者叙议结合、以议为主的写作方法和高度概括、简明有力的语言表达艺术。,1感知课文,了解课文内容 本文赞扬了白求恩的_精神、 _的精神, _的精神,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白求恩学习。同时也表达了对白求恩的_之情。 2了解文章结构课文先概述_
12、 ,号召每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 _;接着赞扬了白求恩对技术_的精神;最后表达对白求恩的_之情,阐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。,国际主义,毫不利己专门利人,对技术精益求精,悼念,白求恩的事迹,国际主义精神,精益求精,悼念,“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,没有一个不佩服,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”一句能否改为“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,全都佩服,全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”?为什么?,不能。两个“没有一个不”,双重否定,语气极为肯定,表明他在前线赢得了所有人的敬爱,与段首的两个“极端” 相照应,突出了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精神的感人至深,强烈表达了作者对白求恩的无限崇敬之情。改后的句子不如原文情感强烈,失去了原
- 配套讲稿:
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,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。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。
- 特殊限制:
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、国徽等图片,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,禁止商用。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。
- 关 键 词:
- 纪念白求恩
